前言

本篇是关于我与母亲在2024.6.1至2024.6.4游历南京的流水账。

我的母亲从三年前就开始攒钱去北京旅游,然而到了现在,发现钱包空空,无法支付北京高额的酒店费用,于是在父亲的推荐下,我们选择南京作为了我们的旅游目的地。

第一日——到达

由于是中午的飞机,到达南京机场已经是下午两点。坐上预定好的专车,准备往酒店的方向去,一看手机上的预计到达时间,竟然足足有两个小时,要是没提前做心理准备,我肯定认为司机因我们是外地人而绕远路了。司机是一位本地人,还是个慢性子,到酒店的时候已经将近五点了。下车后四处张望,硬是没找到父亲口中的那个酒店在什么位置,周围的建筑还在建设当中,不少工人正在搬砖,挖掘机也在轰隆作响。沿着满是碎石的土路又走了一会,总算是在一个拐角处看到了酒店的名字,于是我们拎着行李,走进大堂。

观察了一阵子,前台空空,并没有人影,上网一查我才知道,酒店并不是营业状态,一层的餐厅也在建设当中,钻机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回想父亲的话,这一家酒店,似乎是他的朋友开的,到达之后找他们的经理就可以了,并且他已经提前同经理打好招呼了。于是我顺着前台,来到了经理办公室的门前,听到里面嬉笑声不断,我松了口气,起码有活人在这里。敲了敲门,见到了那位经理与前台的工作人员们。

经理看到我们拿着行李,眼神里充满着诧异,问道:

“你们是…?”

“我是xx的儿子,这位是我母亲。”我信心满满地回答,本以为能看见他恍然大悟的表情,然而…

“谁?xx是谁?”

那一瞬间,我懵了,我的大脑则开始疯狂运转。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离他太远了?是我口齿不清晰,他没有听清xx两个字?是南京本地有什么方言,xx两个字不是这么读的,所以我们被认为是流浪汉了?还是说…这栋楼根本不是那个酒店?

我的母亲生来嘴笨,此时的她已经尴尬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大连XXX集团的xx。”

看到他逐渐明晰的表情,我就知道,我赌对了。

“啊…欸…?这么早就来南京了吗?那个谁,你去给这两位开两张房卡。我没想到这么早就来南京了,我听说是要六月中旬才到的。”他找了个借口,然而我还是看出来他是完全不记得这件事了,不过看在他让工作人员给我们开了最顶层的豪华套间的份上,我就不深究了。事后询问我父亲才得知,这位经理是我父亲的同事的朋友的亲戚开的酒店…如此复杂的信息传递途径,不出现问题才奇怪哩。

经过了一系列的确认,总算是搬进了房间。跟母亲确认了一下这几天的行程之后,就洗漱睡觉了。

第二日——总统府,南京博物馆

早晨起床后,经理邀请我们共进早餐,他的气场果然与常人不同,战战兢兢吃完后就与母亲回到了房间,并且下定决心,今后在这里住的每一天早晨都要自己点外卖吃。由于并不是特种兵行动,因此整体旅游的节奏比较缓慢。上午九点半的时候,到达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承载着六百年历史变迁,从明初汉王府到民国政治中枢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辨。南京总统府的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中国近代史的转折。从太平门进入时,上方'总统府'三个大字是1948年蒋介石亲笔题写,主轴线上的门楼采用巴洛克式山花装饰,下方三拱门洞却保留传统营造法式,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成为民国建筑的典型范式。穿过门楼,西侧是典型的江南园林——煦园,这里的假山出自明代造园大师张南阳之手,太湖石堆叠出'十二生肖'的形态。东侧行政院区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办公室原貌,大堂内悬挂的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匾额,木质纹理间仍可见当年工匠的凿痕。子超楼内部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电梯,齿轮传动装置至今能正常运转,堪称近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西花园的桐音馆因四周种植梧桐得名,雨天时水滴敲打阔叶的声响曾被林森称为'金陵第一清音'。东花园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内,柚木地板上的磨损痕迹标记着孙中山当年踱步思考的路线。建筑群北侧的防空洞建于1937年,混凝土墙壁上留存着南京保卫战时期的弹痕,与不远处行政院会议厅内精美的彩绘天花形成尖锐对比。

走到这里时,原本阴霾的天已经放晴。

从总统府服务区出来后,时间来到了午餐时间,由于下午的景点在南京博物馆,因此我们打算在博物馆附近找一家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馆吃一下。一碗鸭血粉丝汤配半只盐水鸭,嗯…口味稍微有些不习惯,盐水鸭被我们剩在了角落。

由于南京博物馆的门票特别难抢,因此我与母亲只好勉为其难地选择了附带导游解说的门票,刷身份证准备入场的时候,保安将我们拦下,说系统中并没有我们的信息。打电话给导游,理由是我们来的太早了,没到两点就没有票,所以进不去是正常情况。于是我与母亲顶着烈日罚站了一个半小时,时间来到两点半,总算是有消息能够进馆了,进馆后等待导游小团所有人到齐又耗费了半个小时,长时间的等待已经把我们的耐心耗光。之后…跟随导游的脚步愈发沉重,最终与导游交流后离开了这个小集体。

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建筑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主体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1936年动工时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形式,重檐歇山顶与陇西风格的彩画完美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博物院现藏文物43万余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的彩陶、东汉错银铜牛灯、南朝竹林七贤砖画等18件为国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考古展厅系统地陈列着从汤山猿人化石到明代王墓出土的完整器物群,其中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构件以9种釉色再现了中世纪世界奇迹的工艺巅峰。艺术馆藏有宋元以来书画珍品3000余件,包括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和龚贤《千岩万壑图》等镇馆之宝。民国馆以场景复原方式展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办公环境,孙中山使用过的红木办公桌椅保存完好,桌面墨渍仍清晰可辨。文物修复中心配备有显微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近年通过科技检测在明代青花瓷上发现了钴料中的砷元素特征,为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原料贸易路线提供了实证。博物院图书馆珍藏古籍16万册,其中明内府刻本《永乐大典》12册与海内孤本《洪武京城图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然而没等完全逛完,我母亲的脚底疼痛难忍,对此有经验的我毅然决然选择打车回酒店(多半是鞋底太软导致的,所以朋友们,出去旅游一定要穿你平时就穿的鞋,要不然多走一步都是奢求)。晚上在“小菜园”大吃一顿,点了芝士焗南瓜,从此刻开始,这道菜就印在了我的脑中。

第三日——中山陵,明孝陵

早上起床后,我偷偷点了南京小笼包作为早餐,打算偷偷摸摸拿回房间吃,没想到在我和外卖员“非法交易”的时候,被大堂经理抓了个正着。虽然这件事还是传到了那个经理的耳朵里,不过既然我已经取到外卖,他也就没法再邀请我共进早餐了,这样的机会还是留给之后的“挑战者”吧。

吃过早餐后,我们准备出发去中山陵。九点半,我们来到了明孝陵的入口。

中山陵与明孝陵在空间布局上构成极具象征意义的古今对话。两处陵寝均位于紫金山南麓,直线距离仅1.8公里,中山陵在明孝陵东侧海拔158米处,这种选址暗含孙中山先生继承明太祖反元精神的政治隐喻。地理上同属钟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共享紫金山第三峰小茅山的地脉,但地质构造存在差异:明孝陵依托侏罗纪象山组砂岩,墓道依山势蜿蜒;中山陵则建于白垩纪浦口组砾岩台地,392级台阶形成笔直轴线。建筑规制上,明孝陵首创前朝后寝的帝陵格局,其宝城明楼形制被明清两代沿袭;中山陵采用警钟形平面,吕彦直设计的祭堂将中国传统重檐与西方石造技术结合,穹顶藻井镶嵌青天白日徽。植被配置也体现时代特征:明孝陵神道两侧600年树龄的银杏和榉树形成金色廊道,中山陵的雪松和广玉兰则是1929年从北美引种的纪念树种。这种空间并置使钟山南坡成为浓缩中国六百年政治文化的露天博物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时,特别强调了其与中山陵形成的'陵墓建筑演变序列'。

说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是时候说些自己的感受了。

由于四个固有名字(中山陵,明孝陵,钟山,美铃宫)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相近,跟着导航找美铃宫,却把明孝陵转了个遍这样的事情就出现了。风景优美,还不算太热,和大连英歌石公园有点像,就是在规模上,明孝陵风景区要大太多了。

期间还喂了梅花鹿,我乐在其中,觉得他们很可爱,母亲倒是害怕他们顶她,不敢伸手喂食。

顺着导航继续走,看到地图上的“门禁”标识,本以为保安会放行,没想到四十分钟后,来到她的面前,她丧着脸,眯着眼睛,用鄙夷的语气说:“这门不开,走走走走走。”于是我们只好往回走,回到一开始的起点,选择另一条路重新上山。历时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走到了中山陵的入口。

下午一点,身心俱疲的我们吃了顿肯德基作为午饭,歇了歇腿脚,继续往山上走去。走过那392级台阶,我终于是来到了中山陵的正门口,然而…

今天中山陵闭馆。

疲倦感瞬间充斥了全身,找到下山的摆渡车,直接跑路。到达出口,打了辆车,无缝衔接来到先锋书店。我对于书店总是抱有独特的期待,希望它纯粹而优雅,同时安静却不失活力,嗯…总的来说就是希望书多,书的风格对我胃口,能喝咖啡,能买到符合书店风格的小礼品,同时没有太多闲杂人等。

南京先锋书店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独立书店之一,其发展历程与空间特色具有典型的文化研究价值。书店最初于1996年在太平南路创立,2004年迁至五台山体育场地下车库现址,改造后的空间保留原有混凝土立柱和坡道结构,形成8600平方米的工业风格书城。核心区域的长廊书架长达80米,采用可升降轨道系统存放12万种图书,其中外文原版书籍占比达35%,哲学艺术类图书构成特色馆藏。书店独创的'书虫隧道'由3万册旧书砌筑而成,这些1970-1990年代的出版物扉页上保留着原主人的批注痕迹。文创区陈列着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发的系列衍生品,以六朝瓦当图案设计的金属书签获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奖。学术活动区配备专业级音响设备,每周举办的'先锋讲堂'累计吸引余华、毕飞宇等600余位文化界人士参与。书店的数据库系统可追溯每本图书的流转记录,数据显示《南京城市史》连续8年位居销售榜首。2013年增设的盲文阅读区收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赠书,地面导引系统符合国际无障碍设计标准。2021年完成的照明改造工程采用4500K色温LED光源,使书架照度均匀维持在300lx以上,这种光学参数特别适合长时间文本阅读。

然而…我眼中的,人,人,都是人,到处都是打卡的,闲聊的,装模做样的,甚至还有睡觉的,真正能静下心来品味书籍的几乎没有,做秀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常态,写一写寄语贴到墙上,就以为自己有多么深沉的文化底蕴。这个地方…令人厌恶的网红打卡地罢了(没有《药屋少女的呢喃》漫画,真没品)。然而装作明细一切,兀自认为是一位旁观者的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位无可救药之人吧。于是买上一本和我专业似乎有关系的书,就当是到此一游的证据了。

在“小菜园”吃完晚饭回到酒店,趴在床上将书翻到前言,作者的论点倒是清晰,白纸黑字明晃晃的写着:心理学将“哀伤”医疗化是错误的,“哀伤”不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心理学家都是不顾患者的疯子!于是我合上书本,倒头就睡。唉…白花了42块钱。

第四日——夫子庙

最后一日,早上偷偷点外卖计划大成功,又逃过了一劫。与母亲坐地铁来到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站在入口处,放眼望去全都是商店,各式各样的纪念品,无数工作人员吆喝着广告词,劝说着游客将盐水鸭带回家。但是抱歉,真的吃不习惯。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现存建筑群为1984年按明清形制复建,占地面积约6.8公顷,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主体建筑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与青绿彩画构成典型官式建筑特征,殿内6根金丝楠木柱为明代孔庙旧物,柱础上的云龙纹仍可见嘉靖年间的雕工。庙前秦淮河段的石栏杆采用92块青石雕板,每块刻画《论语》一则,形成全长220米的露天经典长廊。东侧江南贡院遗址保存着20600间科举号舍的基址,明远楼内陈列的《应天府乡试录》详细记载了唐伯虎等历史名人的科考档案。西侧美食街区的16家老字号中,永和园的蟹黄汤包制作技艺、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工艺均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夫子庙古玩市场现存商户237家,专业鉴定师团队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金属类文物进行年代检测,2019年在此发现的万历通宝铜范具有重要货币史价值。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灯会沿袭明代旧制,秦淮灯彩国家级传承人顾业亮工作室制作的荷花灯,其骨架仍采用真丝绢布与竹篾的传统材料组合。2015年完成的数字化工程在主要建筑安装了432个传感节点,实时监测木构件的含水率与变形数据,这种预防性保护技术使古建筑年维修率下降62%。

也许是我比较敏感,我能看见的只有将一切都商业化的人类。进门,“名签”往树上一挂,收钱;领个香包,收钱;写个祈福,收钱;顺便还可以买个用来祈福的手串。这里错过了?没关系,越过这道门之后还有一样的配置,说不定更灵验呢,只是价格变高了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家赚的盆满钵满,却不想雇一位清洁人员处理一下随处可见的蛛网,沾着孔夫子的名气,最后却没将他放在眼中。庭院中的树木,早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愿望。

“希望今年涨工资!”

“彩票中奖100万,我就捐一半给你!”

“中考一定要考好!”

“xxx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

之后,小逛了一下朝天宫,就回到酒店收拾行李了。哦,对了,晚饭依旧是在“小菜园”吃的。

第五日——回程

没想到吧,这次回程非常“有趣”,一定要写下来。刚上车,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司机的表情和面相给我一种充满危机的暗示。果不其然,刚上高速,他就开始了他的演说。先是咒骂前车的速度,咒骂红灯,想要将安全气囊打出来似地用力按下喇叭;紧接着上了高速,开始咒骂当地政策,咒骂上个高速就要交钱,大喊做专车司机的不容易,这些钱也是钱,其中还夹杂着“你说对不对”来寻求互动,我生怕他一个不顺心就把车撞向护栏,于是我只好赔笑,没想到他愈发起劲,愤慨地宣言挣钱不易;之后,咒骂一切,说当今社会就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想弄死他们这些人,就是想让AI驾驶替代他们,让他们没钱可赚。就这样提心吊胆坐了一路,总算是来到了T2航站楼,虽然我设置的目的地是T3航站楼,但我已经不敢多说一句,生怕他要跟我来一场生死决斗,于是我赶紧拿好行李,匆匆离去,只听后面传来:“再来南京玩昂。”谢谢,但是算了。

从T2走向T3的途中,我看着打车软件发来的账单愣了神,他把进高速的出高速的费用都加进来了,还加上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停车费。那样咒骂一切,最后还是我掏钱不是么…哈基人,你这家伙…我还以为你有多大的骨气呢。

就这样,南京之行结束了。总体看来,靠着几张照片就能回想起来这段故事,那也确实算是难忘的经历呢。